Blogs
IBM 雲計算與認知軟件業務全球高級副總裁、IBM 全球研究院院長 Arvind Krishna 與 Red Hat 執行副總裁兼產品和技術部門總裁 Paul Cormier...
IBM 雲計算與認知軟件業務全球高級副總裁、IBM 全球研究院院長 Arvind Krishna 與 Red Hat 執行副總裁兼產品和技術部門總裁 Paul Cormier 就此次里程碑意義的收購進行了會談。
1) IBM 和 Red Hat 將如何從協作中獲益?
Paul:Red Hat 是一家採用開源開發模式的企業級軟件公司。其模式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從我們學習的新實踐到我們開發的新技術,最終都要回饋到上游社區。通過與 IBM 的結合,我們對客戶的影響力將顯著增強,如此,我們將能夠進一步推動開放式企業技術的發展。對於 IBM 而言,我們雙方已緊密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如今,現有的IBM客戶將能夠更直接地獲得下一代基於開源的技術,這些技術恰恰是混合雲創新的基石。
Arvind: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在開源領域的投入力度。Red Hat 將能夠直接利用 IBM 員工在這些社區中所做的工作。因此,更多的技術將能夠回饋到上游社區。另一大好處是優化 IBM 產品,以便在 Red Hat 企業級 Linux 和 OpenShift 等產品上運行。我們將付出更多精力使其他開源項目能夠在此基礎架構上運行。
2) 此次收購對客戶有何好處?他們有哪些反饋?
Paul:這樣說吧:我們將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為我們的客戶帶來更具規模的創新。Red Hat 和 IBM 的實力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將使我們能夠為客戶做更多的事情。我最近與一家大型無線運營商進行了交流,對方的反饋是:「你們兩家公司我都喜歡。」他們看到了面前的機會,那就是進一步採用開源技術。這不僅僅是 IBM 實際的業務覆蓋所產生的結果,還因為我們有能力承擔更大項目。在許多現實案例中,他們已經開始運行 IBM 產品或依賴 IBM 咨詢部門來部署這些技術。我們已經作為合作夥伴完成了一些工作,但尚未以整合的方式開展過相關工作。
Arvind:對我們和我們的客戶來說,這是一個數量級的變化,關乎實施大規模轉型項目所需的技能和能力。我們的許多共同客戶都有興趣進行更多嘗試。許多人認為,這是我們與其他提供商一起建立大型行業生態系統的機會,這些提供商在這個共同基礎設施上得到了優化。對他們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將能夠以更簡單的方式使用技術。如果Red Hat獨自來推進,那麼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而通過合作,我們可以把更多的資源放在優化其他合作夥伴上。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三贏的決策。對我們、客戶以及其他供應商而言都有益。
3) 目前,客戶和行業所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是什麼?
Paul:當雲計算首次出現時,企業往往被告知,將每個應用都遷移到雲端只需要一天的時間。那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然而,行業分析師指出,如今,大多數企業只有約 20% 的工作負載遷移到了雲端。原因之一是雲已經成為一個日益複雜的環境,越來越難以管理。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混淆了以雲為中心(cloud-centric)的開發項目和雲就緒(cloud-ready)產品的關係。例如,Kubernetes 是一個開發項目,而不是產品。許多客戶一直認為,所有的 Kubernetes 組件分布(總數超過125+)都是互相兼容的。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涉及到部署時,並不處於相同的時間線、生命週期等。就像產品一樣,所有的雲計算,即使它們具有相同的底層技術,它們也都是互不相同的。因此目前,當客戶想要跨越雲時,他們意識到必須要有四、五個不同的技術堆棧孤島,開發人員必須為之進行開發,而運營人員也必須能夠對此進行運營。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這確實不具備可持續性。
Arvind:我再來補充另一個主要的挑戰。如今,每一家企業實際上都在變成一家科技企業。對客戶來說,一個巨大的痛點是如何利用技術來優化他們的工作流。當人們談論部署平台時,平台之上的應用其實很難被優化。修復、監控、安全和審計等功能很少能夠內置,而且它們通常無法進行一鍵部署。一般來說,所有這些配置都必須手動完成。因此,我們的客戶需要我們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使整個過程變得更容易。
4) 兩家公司將如何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Arvind:除了平台本身,客戶所需要的是使整個環境不那麼脆弱的專業知識和額外的工作。這是我們致力共同完成的目標。Red Hat 已經在容器和Linux 上提供了該平台。他們還可在此基礎之上提供工作負載。對於 IBM 來說,關鍵是要確保中間件、數據和 AI(不僅是 IBM 的,還有開源的)得到優化。
Paul:企業需要簡化其IT環境。這甚至改變了應用的構建方式。我們將看到構建到微服務架構中的應用,而不是單體大規模應用。從軟件工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為了真正利用微服務,客戶可以將這些應用擴展到多個IT環境之中。並且有一種方法可以保持這些應用同步,這就是自動化。如果不借助於工具,這些工作就太複雜了,人類很難完成。
Arvind:我想補充一點。世界已經接受了Linux,現在正向容器邁進。問題是,如果你讓這種情況以一種混亂的方式發生,我們最終會得到1000個完全不同的孤島。自動化的使用至關重要,這樣一來一個人就無需管理 1000 個實例。如果沒有自動化,將很難創建客戶迫切需要的更簡單、更一致的環境。
5) IBM 和 Red Hat 都與開發者社區有著深遠的關係。當兩家公司聯手時,開發人員將在哪些方面受益?
Arvind:信息技術領域目前正在經歷一個重大轉變。在一個有 1000 個完全不同孤島的環境中,一名開發人員的覆蓋範圍要比其可能覆蓋的潛在範圍更為有限。當我們著手創建這一公共基礎設施,幫助企業開始使用不同的公有雲時,我們也將幫助開發人員擴大他們的覆蓋範圍。換句話說,他們將從這一切所帶來的網絡效應中受益良多。
Paul:我們從部署公有雲中學到的是:雲可以成為 IT 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但很少成為完整IT基礎架構的一部分。客戶擁有運行在裸機、虛擬機或私有雲上的各種內部部署應用程序。他們現在希望能夠跨越多個公有雲。每個平台都將基於特定開發人員的需求運行不同版本的 Linux,這意味著每個開發環境也不盡相同。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在混合雲和多雲世界中提供單一的、通用的操作環境。當我們幫助創建這種單一的通用操作環境時,我們不僅會幫助運營人員,還能夠幫助開發人員制定單一的一套運營策略、單一的一套部署策略和單一的一套安全策略。他們將擁有這樣一套環境:他們在此環境中只需構建一次即可,然後就能夠部署到任何適當的環境中。
6) IBM 和 Red Hat 已緊密合作二十多年。這次收購之後,Red Hat 和 IBM 能夠實現哪些以前作為合作夥伴無法實現的目標?
Arvind:商業夥伴關係只能讓一個企業走到目前這種程度。展望未來,無論是在雲端還是在本地,Linux 和 OpenShift 將是我們開發和部署軟件產品的主要平台。此外,Red Hat擁有最大規模Linux企業用戶,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我們可以提供只有我們雙方才能構建的端到端解決方案。要做到這一點難度非常大,除非彼此互有承諾。
Paul:從上游的角度來看,在早期讓更多工程師參與到合適的項目中來能夠提高效率。舉例來說,五年前,世界上至少存在10個不同的容器編排項目。Red Hat 決定把所有資源都押在 Kubernetes 上。我們將在該社區工作的有影響力的人員帶入 Red Hat,投入大量資源使 Kubernetes 為企業應用做好準備,並作為一家公司成為有影響力的社區成員。我們那時決定讓我們所有的開發人員都遵從這條路,但IBM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現在我們就能夠討論某個上游項目的優缺點,看看它能夠為社區帶來哪些優勢,我們可以開誠布公地開展這些工作。
Arvind:如果以 Kubernetes 為例,Red Hat 是最大的貢獻者之一。然而,如果以 Istio 為例,IBM 則是最大的貢獻者。因此,我們可以攜手並進以覆蓋更多領域,並在彼此的業務基礎上開展工作。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開源的本質並不是由一家公司包辦所有業務。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發揮多方的優勢。
Paul:確實如此。最薄弱的項目往往是只由一家公司承辦的項目,而最成功的項目則是由多方協作完成的項目。從不同地方獲得不同想法是非常有價值的。也就是說,許多公司聲稱自己是開源公司,但實際上他們只是包裝商。事實上,他們對上游項目的影響並不大。如果上游項目是你的開發模式,而你無法控制其發展方向,那麼你就無法解決客戶的問題。IBM 與 Red Hat 雙方都長期致力於上游項目,所以,我認為雙方的結合對開源大有裨益,這是我們共有的 DNA。
7) 您認為開源技術要想繼續蓬勃發展,最重要的一兩個原則是什麼?
Paul:首先,一個原則是,最好的技術最終會勝出。然而,Red Hat已經做出並將繼續堅守的最重要承諾是「上游優先」。這意味著什麼?我們不會把任何東西放到尚未進入上游,或尚未非常接近於被上游接受的產品中。從開源的角度來看,這一點至關重要,但從工程的角度來看,其重要性更為突出。「上游優先」策略要求我們開發100%基於開源技術的企業級產品。
Arvind:需要強調的是,回饋的重要性。有些公司只是接受開源,然後利用它回饋能夠讓你成為不斷創新的優秀企業公民,並且其他企業也可以從中受益。此外,致力於包容性和開放治理的開放技術社區往往能夠吸引最大規模的生態系統。與那些僅由單個供應商控制的項目,或在其治理中更具限制性的項目相比較,擁有多方貢獻者的項目往往更健壯、壽命更長、風險更小。
8) Red Hat 常被稱作 IT 行業的「瑞士」(中立國),這也正是 Red Hat 取得持久成功的關鍵所在。IBM 將如何保持 Red Hat 的中立性?
Arvind:Red Hat將繼續保持中立,這是毋庸置疑的。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讓產品在客戶需要的地方運行。只有讓客戶訪問到最廣泛的生態系統,就能夠為客戶帶來真正的選擇。讓Red Hat仍然是Red Hat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英文原文)